| | 聯絡資訊 | 回首頁

寂師父上人,源出承天禪寺。師父上人禮求長老剃度出家,承襲 欽老和尚法脈,並恪守老和尚教誨,老實念佛。後發願三年內不間斷打完108次佛七,報謝佛恩。願心一發,即向剃度恩師告假,入宜蘭深山,專一念佛。108次佛七,已成圓滿。

老和尚常開示:「念佛就好,念佛就是修行。」佛七期間,師父上人擺落經藏,投入彌陀大悲願海,專注念佛。過程中,始則策勵精進,自力心切,但終以疑懼,不能安心;然而在聲聲佛號中,疑情漸消,乃至於豁然開朗,體證名號的不可思議與大功德力。於是悲欣交集,通身靠倒,仰受彌陀十劫以來之所迴施,得大安心、大安穩、大安樂,慶喜不已。

彌陀悲心宏深,愛敬眾生,猶如純孝之子,所以廣施功德寶,以一句萬德名號來接濟十方眾生。眾生如能信靠,當即契入佛心。

師父上人自此放下精進自力,信受佛力。擱聖道,歸淨土,貶雜修,入正行,依止善導大師,一向專稱佛名,任憑彌陀慈父的大願救拔。

淨土法門,易於成就。生死凡夫,散亂稱名,即滅罪八十億劫,何況願生極樂,一向專稱,盡其形壽念佛?往生在於平生,不在臨終。一句名號,功德巍巍,稱名之時,即滅罪之時、即延壽之時、即感應道交之時、即決定往生之時。領納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名號,即得往生。欲領納功德,只需稱念,稱念不妨散亂,散亂即是凡夫本質。以散亂之質,口業稱名,猶如污泥,不能染著蓮花。佛用五劫思惟,永劫修持,以成就散亂凡夫得以往生。往生大事,易如反掌。



昔淨宗初祖慧遠大師隨順佛語,結社念佛,修習淨業。常隨的出家、在家二眾共123人,全部蒙佛攝取,一遂往生弘願。


彌陀之家東林寺開演這樣的因緣,是因為我們以念佛作為依據。念佛是一個平等法門,是以阿彌陀佛的悲心,不是靠我們念佛人的自力心來成就。不是靠我們的自力心,就沒有階級品位,既然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,阿彌陀佛是平等攝受十方眾生。他的功德是平等性的恩賜給十方眾生,只要你願意領受、師父上人願意領受、阿羅漢願意領受、菩薩願意領受,乃至於善人願意領受,惡人願意領受,阿彌陀佛皆平等施捨,不會有簡別性。在這樣念佛平等法門當中,師父上人才開放四眾共住,其他的宗派法門不宜也不方便開放。


一般宗派法門是以戒、自力作為菩提本法,以戒規範自己來修行,達到自己修行的程度來成就道業。既然靠自力,它就有差別,有門檻、有規範。我們念佛是仰靠佛力,我們只要專一念佛,就超越了戒律的規範,超越一般事項上因果的規範。但師父上人不是講超越就沒有因果,也不是說超越就不認同因果,只是告訴大家這個法門的殊勝點,它超越了一切清規戒律,超越了社會的正義公理的規範。因為它是阿彌陀佛功德力成就的法門,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才能實施四眾共住。

唯有念佛才能符合四眾共住,因此我們就不再行持自力修行法。我們要如法專一地念佛,暫時放下其他的。也不是說不去做,只是在我們的行持過程中,我們要專一念佛。將阿彌陀佛的悲心,烙印在我們念佛人身上並體現出來。 放香期間,蓮友回到自己的崗位,我們還是要做好一個佛弟子的本分。我們除了念佛外,在社會上、在團體裡,能做的還是要儘量做。我們可以行善布施,可以種福田,可以關心大眾,在各方面都要體現出佛弟子的本分。

 

我們並不是以行善布施修福,或者是自力的修行,或理解佛教的義理來成就往生。我們是仰靠名號的功德,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極樂世界,不是仰靠我們在因地所修行的這等等行持,作為往生的資糧。這個觀念必須建立。
寂師父上人亦順從佛心祖意,擘劃佛七道場,承遠公「東林寺」洪名,謹從善導一師,普化彌陀真實悲願,彰顯勝易之弘願念佛;並廣邀有緣法眷共住,四眾齊聚,安於淨業,同心同願同行,同稱佛名,以盡其形壽。期使彌陀之家東林寺一切淨業行人的家,四眾志期西方,齊證不退,以金剛那羅延身相見,化身千萬,普濟十方。